我會演布袋戲

  • 120分钟
  • 在公視紀錄觀點節目播出、由導演李秀美拍攝的紀錄片「… 在公視紀錄觀點節目播出、由導演李秀美拍攝的紀錄片「我會演布袋戲」內容描述台北市平等國小四年級女生土登悅生,迷上傳統布袋戲,進而加入社團勤奮學習的歷程。 土登悅生的爺爺是西藏拉薩人,隨軍隊來台後即在台灣落腳。在一次社團活動中她受到布袋戲栩栩如生的表演吸引而加入平等國小著名的巧宛然兒童古典布袋戲團。不諳台語的土登悅生一路克服語言障礙,勤練基本功和技巧,經過三年訓練,成為巧宛然難得一見的前場演出女頭手。 台北市平等國小巧宛然兒童古典布袋戲團,由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和長子陳錫煌在一九八八年創立。今年三月將邁入二十週年為台灣歷史最久的兒童布袋戲團。以傳統形式表演,分為前場與後場。前場為操偶,後場為配樂。扎實的技藝訓練、道地的台語口白和現場演奏的鑼鼓樂,時常在各地演出並在韓國、加拿大、日本、澳洲進行海外表演備受海內外人士喜愛。 導演李秀美表示拍攝這部紀錄片是因為她長期耕耘兒童節目,而巧宛然是她接觸很久的兒童劇團。偶然機會下她發現土登悅生不但熱愛布袋戲又肯勤學苦練很有天份,所以決定拍攝一部關於小朋友學習傳統布袋戲的紀錄片。李秀美覺得藉由布袋戲劇情討喜,「戲中戲」的方式能吸引兒童注意,是很適合小孩觀賞的題材。 「我會演布袋戲」紀錄土登悅生從四年級下學期加入巧宛然到她畢業的學習過程。「我不會講台語,講慢一點是能聽得懂,只好死背台詞。不會的就賴著同學問他怎麼發音再用注音寫下來。」台語發音的布袋戲對悅生而言是一大挑戰,影片中能看到她唸唸有詞追著團員問某句台語怎麼唸,同學被吵得不耐煩因而鬥嘴起來的有趣畫面。 剛加入劇團時悅生跟著老師傅陳錫煌學習布袋戲的基本功,手指的指法。她專注地看著師傅巧妙地操縱人偶,發出陣陣的讚嘆聲。學小旦走路,梳頭髮,撐洋傘是她很喜歡的動作。「雖然練基本功很煩,但是把動作做得漂亮時很有成就感」悅生笑著說。隨著經驗增長,要背的台詞越來越多,要記的操偶動作越來越細膩令她感到挫折,因而常興起退團的念頭。但神奇的是每當正式上台表演時悅生總是能流暢地說台語,成功地演出擔綱角色。 「虎來了,妙啊,哇哈哈哈…」直言笑不出來的悅生從加入劇團後,演過「孫悟空大鬧水晶宮」的跑龍套、「判官審石頭」的第二主角馬明還有她苦惱笑聲很怪的「武松打虎」主角武松。悅生表示她還是喜歡演小角色「當主角有夠衰,不但台語要好,而且台詞多、動作多,我不想負這麼重的責任,只想當張三李四啦,小角色也是很重要的呀。」 悅生五年級下學期時,前一屆的六年級學生提前退出巧宛然。有人覺得連續三年參加同一個社團有點無趣,也有人覺得每天早上和放學的練習還有做不好得留下來的壓力實在是吃不消。當時,悅生的好朋友,小潔,也加入巧宛然一段時間和她一起向師傅學習。兩個人的教室看似空蕩蕩,卻也因此能一對一從師傅身上學習更多操偶技巧。 面臨升國中轉折階段的小六時,小潔退出劇團。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戲份都在打雜有些無趣,一方面也是小潔爸爸認為玩社團玩兩年已經足夠了,要好好放心思在功課上,調適自己的心情來面對不同的升學階段。小潔的退出讓悅生曾有放棄的念頭,但留下來的動力是她捨不得離開巧宛然,每次完美演出一齣戲的成就感也是她不輕言放棄的力量。悅生的媽媽表示她很支持悅生學布袋戲,雖然有升學的壓力,但是一路參與到最後讓悅生產生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參加這個社團的另一種收穫。 「雖然練習壓力大,但是很快樂,而且我很喜歡大家一起背台詞時團隊的感覺,到現在還是會懷念學布袋戲的時光。」剛升上國一的悅生說學布袋戲的收穫不但能認識台灣的傳統藝術,同時也從師傅身上學到耐心,培養自己的毅力。 李秀美認為,現在的小孩應該要多認識台灣的傳統文化。用現代的眼光來創新傳統的技藝,有創新才有延續,才能讓小孩喜歡布袋戲並產生興趣來學習、傳承。她感到可惜的是,現在的國中沒有任何布袋戲社團,布袋戲技巧在這些團員們畢業後就淡忘掉,反映出現代兒童傳承傳統技藝的難題。 李秀美提到,拍攝紀錄片的期間她每次開學都會問悅生說為什麼還會留在巧宛然,她淘氣地回答:「因為妳啊,如果我不繼續學,妳就會失業,還得賠錢給公視。」因此,李秀美認為,這部紀錄片可以說是她與土登悅生一起完成的,沒有她,就沒有「我會演布袋戲」的誕生。 http://www.newstory.info/2007/03/post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