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去

  • 剧情
  • 唐槐秋 吴家瑾
  • 120分钟
  • 剧本《到民间去》的主题受日本明治时代诗人石川啄木的… 剧本《到民间去》的主题受日本明治时代诗人石川啄木的诗歌《到民间去》的启发。石川啄木的诗写一群日本的热血青年“一面读书,一面辩论”,“目光炯炯”,“实在比五十年前的俄国青年晓得更多,可是没有一个人握着拳头,打着桌子,高叫‘到民间去’”。18世纪60、70年代,俄国一些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发起到民间去的运动,主张Labour(劳动)和Learning(知识)的所谓“二L主义”,虽然具有时代激进性,但由于不了解群众、脱离群众而归于失败。可田汉却对“到民间去”的运动大加赞赏。剧本描写一群中国青年受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的影响,发起了一个“到民间去”的运动。剧本的开场颇耐人寻味:一群意气如云的大学生在一家咖啡店里欢迎一位远道而来的俄国诗人,诗人叙述了他游历东方的感想,鼓励大学生们向各自的理想迈进。这群大学生有的主张用阶级斗争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的主张“到民间去”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新村运动”,从而实现共产主义。剧中所描写的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现实,所宣泄的也就很难是“吾民深切之苦闷”。后来,田汉在《我们的自己批判》中说道:“南国电影剧社的《到民间去》,写中国的一些到民间去运动,如受了武者小路实笃的影响底‘新村运动’,而结果,他们是不能不流于的微温的自欺的结果;假如这个影片有什么成功的地方,那就是很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情热的、幻想的、动摇的、殉情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末路。”这种肤浅的民众观与作者的认识水平有关:“我们都是想要尽力作‘民众剧运动’的,但我们不知道民众是什么,也不大知道怎样去接近民众。我们也知道一些抽象的理论,但未尽成活泼的体验。”(陈吉德,打造“银色的梦”——论田汉早期的电影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927年10月16日上海《幻洲》杂志第二卷第二期田汉《关于〈哈孟雷特〉与〈到民间去〉——致〈幻洲〉杂志记者》一文称:“《到民间去》之成颇费苦心,以一囊空如洗之人干需要大资本之事,势则然也。在南京演时以须多少加入宣传资料,莫奈何遂成一畸形的产物。然一旦正式公演仍当复其本来面目,此时正努力于此。”“此片携至蚌埠时,以前敌失利,被挑夫弃入淮河至四千余尺之多。失去摄影机一个,放映机及其它另件亦多丧失,元气大伤。然所幸底片固在上海,可以重印。不过一年来的苦心一时无缘就教于公众耳。”(黄德泉,举证《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之“史实”错误——先以该书第一编所谓为限,当代电影(京)2012年11期http://www.cssn.cn/ddzg/ddzg_ldjs/ddzg_wh/201310/t20131030_795328.shtml)

同类型

同主演

  • BD
  • BD